top of page
搜尋

代言與社群媒體影響者的潛在法律責任分析—以美國法為例

  • 作家相片: Thomas Y. Lu
    Thomas Y. Lu
  • 2020年2月16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摘要:

本文所探求之問題在於:在網路與社 群媒體興起的時代,代言人或社群媒體影 響者所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而提 供他們從事代言行為的平台商也會有連帶 負責的風險嗎?透過了解網路與社群媒體 的經營模式,我們會發現這些新媒體所產 生的法律風險與過去傳統媒體所產生的法 律風險相同,在美國法下均會涉及聯邦法 規關於代言與廣告證詞的與美國商標法中 關於不實廣告的規定與判決。前者規定的 重點除了廣告或代言內容要真實呈現給消 費者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揭露代言人或 社群媒體影響者與廠商之間的重大關聯事 項; 後者則主要在規範代言或廣告內容中 所出現的二大情事:表面上之錯誤抑或是 會讓消費者誤解的情況。前者的錯誤可推 消費者確實被欺騙而後者則需消費者數據 或調查報告來佐證消費者確實有被誤解之 情事發生。最後,除了對代言或廣告內容 的規範外,在美國普通法系下提供平台或 工具的平台商亦有可能產生商標權的間接 責任,然而從過往判例來看,若平台商本 身無法確切知悉有哪些產品在其平台上是 侵害其他廠商的商標權時,則難以歸責於 該平台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綑綁行為的法律與經濟分析-以美國高通案為例

摘要: 本文在美國高通案的基礎上,來探究綑綁回扣行為在違反或符合反托拉斯法的情形下對消費者的影響為何。多數過去的經濟文獻僅討論產品與產品間的綑綁行為,而沒有考慮專利授權與產品間的綑綁情形。因此,這些文獻並無法合理地說明類似高通案的綑綁回扣行為是否對消費者不利,並進而違反托拉...

 
 
 

Comentarios


文章: Blog2_Post

©2020 by 盧 憶(Thomas Y. Lu).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